top of page
08-2_02_edited.jpg

簡介

臺東大學位居東部,肩負東部地方教研的重責大任,長期以來關心並推動在地教育,致力提升學生學習效益,以及文化的發展與產業合作數位轉型。

基於以上背景,本研討會以「感性x數位」為主題,邀請國內外學者及設計工作者進行專題演講與論文發表,期盼藉由理論與實務的激盪,以及跨領域經驗交流與對話,探討與分享數位設計與感性設計的理念、可行策略與實務經驗,以供教育政策、學術研究與學校實務參考。

​活動目的

  1. 探討虛實智能應用與數位、感性認知的相關發展。

  2. 了解數位科技在設計實務及地方活用的現況。

  3. 探討數位設計之教育理論與實務間的發展機會。

 

經由研討會提供設計研究者與現場專家,以及參與師生,共同發揮智慧與實踐經驗,同時亦可將發表內涵提供相關機關單位、學校與設計實務政策作為參考資料。

近年來由於COVID-19疫情,促使數位內容、數位轉型及數位教育的發展迅速提升。「設計」也因此在這過程中發揮它重要的影響力,包括數位內容創作、數位產品使用者介面設計與研究、NFT(Non-fungible tokens, 非同質化代幣)線上交易與創造及數位產品開發等,在國際間無論經濟、文化及社會皆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韓國將設計力視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核心競爭力,造成全世界的韓流風潮。台灣、大陸與南韓,被視為世界三大製造強國,許多產業希望藉由設計能量的驅動,帶動產業升級與社會經濟的發展,台灣政府於2020年成立國家級設計研究院「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」(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,簡稱TDRI),運用設計力整合政府跨部門的資源,進行設計改造促使我國重要施政價值與國家戰略轉型,期盼藉此引領台灣社會的永續發展,提升國民生活品質,讓產、官、學皆能導入設計思維帶動台灣社會動能。設計價值的提升有助於政策、經濟與產業的發展,「價值」這個字包括美學與商業雙重意義,這個詞也暗示詮釋與傳達(David Bernstein, 1988)。

從社會形勢與國家政策發展,台灣數位媒體設計學會其宗旨為促進我國「數位媒體設計」領域的學者、團體、組織積極從事相關學術研究工作,並推動數位媒體設計實務研究發展,歷年來已為產業技術、研究與人才培育提交出許多卓越貢獻。此外台灣感性學會所支持的感性工學(Kansei Engineering)主體為國際設計團體,組織包括:日本感性工學會 Japan Society of KANSEI Engineering (JSKE)、歐洲 the European Kansei Group (EKG)、馬來西亞 Malaysia Association of Kansei Engineering (MAKE),與台灣感性學會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Kansei(TIK)等學會團體,感性工學最初是經由日本學者Nagamachi所提出,是一種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設計方法,其中感性(Kansei)源自日語詞彙,原意為對於某一個產品所產生的心裡感覺與意象。Nagamachi將感性工學定義為:「將消費者對於產品所產生的感覺或意象予以轉化成設計要素之技術」(Nagamachi 1995)。今日,在網路世代持續演進的過程中,無論在產品與數位的議題上,兩者界線已經愈來愈模糊,人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數位產品,甚至衍伸出對於人們健康的隱憂,這反映出當今人類對於數位產品的高依賴性。根據台灣設計研究2021年台灣設計人才調查報告中指出,目前多數的設計師大多受雇於公司的體制內,相較設計公司,SOHO是較少的族群,而「跨域溝通整合能力」更是未來的關鍵設計職能(台灣設計研究院, 2021)。相對應證了職場上對於跨領域的溝通與整合能力的重要需求。數位是一股現在式與未來洪流的匯聚,無論數位以何種形式表現,感性工學中對於情緒的感知研究,或許正是彌補人類對於數位的迷惘與不確定性的重要依據。

Kansei  Digital

圖片 1.png
bottom of page